擔心機器人搶飯碗?強化 3 大能力,不怕被人工智慧取代

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許多工作越來越自動化,根據 IBM 研究顯示,在未來 3 年,全球 12 大經濟體將有 1.2 億名勞工因為 AI 自動化普及而需重新接受職訓。面對科技快速進步,我們無法避免改變,不過可以提前對未來做好準備,強化專業技能、提升自我價值。

一、積極爭取升遷,培養決策能力

根據英國人力資源公司 HAYS 調查顯示,75% 的專業人士認為,透過職場升遷的機會是提高職能最有效的方式,因此,若想要強化未來職涯的價值,可積極與公司爭取升遷機會,並學習如何決策,磨練與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未來 20 年之內,許多重複性高的工作將會被 AI 取代,然而即使人工智慧的執行能力再強,也無法取代需要思考、判斷與決策的職務,它們需要人來分配工作,也需要仰賴人來管理整體工作流程,才能順暢的進行工作。此外,對大部分公司而言,缺乏的並非是先進的機器設備,而是讓公司的資源配置與組織運作最大化的管理能力,這將會是提升職涯價值最重要的關鍵之一。

數位轉型
(未來 20 年之內,許多重複性高的工作將會被 AI 取代。/圖:unsplash)

二、創意和情感不容易被取代

前 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於 TED 演講中表示,重複性高的工作例如銀行行員、櫃台服務人員、貨車司機,甚至是專於分析的血液學家、放射學家等的工作,在未來 15 年內將會漸漸被 AI 所取代,但同時也發現,唯有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人類的「創造力」與「情感」。

李開復表示,當人工智慧奪走人類的例行性工作時,人類可以把更多時間放在「有創意、有感情」的事務上,例如社工投入老年長照計畫、老師協助孩童找到成長的路等;而創意工作者,如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創意發想上,而繁瑣的行政及資料分析交由人工智慧即可。

透過人工智慧與人類的相互合作,提升整題效率及產值,而人類不可取代的頭腦和內心,就是和平共處的基石。

數位轉型
(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人類的「創造力」與「情感」。/圖:unsplash)

三、擁抱科技,終身學習

根據經濟日報報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台灣 30多年來變化多端,身處數位經濟時代,未來幾十年會是互聯網、人工智慧時代,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避免被 AI 取代。

因此,想讓自己不被人工智慧取代,就要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尤其接觸人工智慧取代不了的相關技能,譬如學習程式語言培養思考能力、與不同文化同事工作培養溝通能力等,時時刻刻保有持續成長的心態,在職場上的生存機率自然會比停止成長的人大許多。

數位轉型
(人機合作共創未來。/圖:unsplash)

參考資料:IBMTED經濟日報bandt
首圖來源:
延伸閱讀:
你的工作將被機器人搶走?摩根大通請 AI 寫廣告文案,點擊率比人類高出 450%
台灣該如何突破代工命運?瞭解 AI 三面向,創造產業轉型契機
智慧語音點餐、機器人煎漢堡排,全球餐飲業者用 AI 取代高重複性工作

作者資訊

黃虹妏 | Wendy H.
黃虹妏 | Wendy H.
醫管系畢業,不務正業的走向行銷和平面設計的領域,因為背包客旅行經歷,喜歡上攝影及文字創作。目前從事數位行銷、內容編輯、企業專訪的工作,探討人事物在數位時代下的轉變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