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黃女士在護理人員細心教導下學會腹膜透析 利用夜晚自行透析洗腎
【賴傳媒、記者爆料網/曾厚銘/彰化報導】
43歲住埔心鄉的黃女士在3個月前因天旋地轉的頭暈,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經一連串檢查竟是末期腎臟病,無奈接受洗腎,她選擇血液透析,卻又難以兼顧工作,再改成腹膜透析。她表示,腹膜透析沒有打亂她的生活節奏,還是能如常生活。彰化醫院副院長陳殷正表示,腹膜透析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覺時完成洗腎,時間彈性,對於生活的衝擊較小,也比較可以兼顧工作。
黃女原本選擇常見的血液透析,一週到醫院洗腎3次,但做了6次之後,她覺得太浪費時間又沒彈性,影響工作,因此改為腹膜透析。黃女說,經過醫護人員耐心指導,自己操作並不困難,每天晚上睡覺前操作,早上醒來也同時洗腎完成,不會浪費時間,跟睡覺同步,時間彈性,只要一個月回診一次,方便多了。
副院長陳殷正表示,一般的洗腎患者大部分透過血液透析,每週到醫療院所3次,使用機器交換毒素和水分,另一種洗腎方式是腹膜透析,自行在家操作導管清潔及透析藥水進入腹腔,交換毒素和水分後再將藥水引流出來,大部分人會不放心自己的操作過程,所以大多選擇血液透析,但腹膜透析可自行決定洗腎時間,越來越多人採用。最重要的是「醫病共享決策」,洗腎者也是決策者,可以決定用哪一種方式洗腎。
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表示,黃女到院時,貧血嚴重,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2.3(正常90~120),肌肝酸(Creatinine)高達17.9 mg/dL(正常小於1),其他相關數值也都很差,住進加護病房,確定是尿毒症,是必須洗腎的末期腎臟病,當天就進行血液透析,情況才好轉。黃女沒有糖尿病等高風險洗腎因素,卻在壯年就末期腎臟病而必須洗腎,原因難以下定論。
黃耀宣指出,腹膜透析要先植管,彰化醫院早已引進微創的「床邊植管」,以局部麻醉的方式,透過超音波導引,放到腹腔內,在門診即可完成,導管在衣服內,外觀看不出來,是影響生活最小的方式。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都有健保給付,對患者而言,在費用上沒有差別。
延伸閱讀:
- 1. 影音/用行動支持在地花卉產業 鍠麟機械採購10萬支三星銀柳做公益
- 2. 追星前先喝咖啡!高雄觀光局咖啡節11/22凹子底暖心登場
- 3. 你的保養做對了嗎?陳裕豪醫師:把握黃金3分鐘及成分誠實保養品
- 4. FOOTER機能襪再掀《哈利波特》旋風!打造兼具收藏價值與機能冬日新品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11-22記者爆料網彰警執法教育訓練完成 各分局全面展開毒駕取締
- 2025-11-22記者爆料網2025彰化縣媽祖祈福文化節13間宮廟聯合遶境祈福消災
- 2025-11-22記者爆料網蔡依林大巨蛋開唱粉絲瘋搶票 歌迷大呼「轉圈圈地獄」
- 2025-11-22記者爆料網Andy「遭3車尾隨」覺得很恐怖 走鐘獎請保鑣護身












-366x24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