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
為強化跨國文化的海洋教育交流、提升國際視野,海洋委員會今(114)年攜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學院,於9月19日至20日以「與國際青年學子共探臺灣海洋生態與文化」為主題,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共同辦理兩天一夜海洋教育體驗活動。來自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墨西哥、海地、瓜地馬拉、巴拉圭、史瓦帝尼、奈及利亞、馬來西亞、蒙古、印尼、印度、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越南、澳洲等21國,共50位國際及臺灣學生透過主題導覽、實地探索、文化體驗與科學實作,體驗臺灣北海岸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並結合科學研究與傳統智慧,成功建立跨文化對話平臺。
海洋委員會積極推動海洋教育多元推廣 喚起各界對海洋議題的共識與行動
海洋委員會表示,為鼓勵各級學校參與海洋教育多元推展,增進全民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今年特別與臺大合作,辦理國際海洋教育體驗活動,活動以國際學生為主要對象,展現高度的文化多樣性。不同背景的青年齊聚臺灣,從各自的文化經驗切入海洋議題,激盪出嶄新的海洋觀點。透過跨文化學習,國際學生不僅更深入理解臺灣海洋環境與社會發展脈絡,也將自身對海洋的認識帶入交流,讓臺灣學生有機會與國際青年對話,提升跨文化的海洋議題協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帶領國際學生實地探索在地海洋文化 深化跨國海洋議題交流
本次活動兩天一夜的行程結合環境教育、文化體驗與科學探究,讓學員在實地參與中強化對海洋的理解與情感連結。活動內容包括參訪海科館,與研究員一同進行「石花菜與海藻生態多樣性工作坊」,認識石花菜的製作、曝曬過程,以及海藻多樣性的生態價值與應用;「Coral Watch工作坊」則帶領學員觀察海洋自然復育與珊瑚生態,並進行公民科學調查,紀錄珊瑚健康狀況,認識珊瑚礁的生態價值與保育的重要性。活動另一大亮點是海科館「海洋主題探索」,透過深海模擬環境,讓學生認識深海生物的適應策略,並藉由遙控無人潛水器(ROV)展示,體驗人類如何以科技探索未知海域,學員們也在課程討論中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與未來學習中實踐海洋永續行動。
為了讓學員們深刻感受漁村的海洋文化厚度與溫度,活動除了規劃海科館漁村主題探索解說,也安排實地走訪八斗子周邊漁港,深入探索東北角傳統海洋文化及產業,到親身體會漁港中魚寮加工廠、認識臺灣漁村歷史、傳統漁法、漁港經濟與社會發展,學習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
透過活動前後測比較顯示,參與學員在「海洋與人類關係」的認知上有明顯轉變。許多國際學生表示,參與本次活動後更能感受到自身行為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並願意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體驗海洋文化、實踐減塑與海洋生態保育等行動。
海洋是全球人類共同的生命泉源。本次計畫展現教育如何串聯跨國科學、文化與社會,培養兼具環境責任感與全球視野的新世代公民。海洋委員會期盼未來有更多國際青年持續參與海洋議題的討論,擴大跨文化對話與學術交流,並透過教育推動實際行動,共同守護海洋永續。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9-21今傳媒中市拾光青創協會寵物變裝活動 推廣動物友善更扶持青年發展
- 2025-09-21今傳媒得益於愛心手鍊 警迅速送7旬老翁回家
- 2025-09-21今傳媒響應台中榮總健康嘉年華 副市長鄭照新出席推廣市民健康新生活
- 2025-09-21今傳媒因應強颱「樺加沙」來襲 中市建設局將設三級緊急災害應變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