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共有」整合難題 民眾盼解套措施

「土地共有」整合難題 民眾盼解套措施

是新聞網  記者/李佳琳

【在高樓佇立的黃金地段,有一處閒置空地,無人開發。】圖/一如永續提供

祖產土地閒置成為無解的難題

在台灣,不少民眾名下擁有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原本是家庭祖產,但在現今社會與制度環境下,卻逐漸成為難以處理的負擔。土地雖掛名在戶,可是無法使用、出售,每年還需繳納稅金,成為看得到卻動不了的資產。問題多半出在產權分散,尤其是繼承後未及時整合,導致一塊土地被分給數十名共有人。「共有土地產生的問題非常多,比如說共有人如果很多人,你要取得所有共有人的同意,才能出租、賣掉,或是抵押。」地政專家指出,產權結構讓整合與處分變得困難,也讓許多有心活化土地的地主感到力不從心。

都市更新受到產權限制

這些「動不了的地」經常位於都市黃金地段,鄰近捷運站、學區、市場等地,本應具備良好開發潛力。但實際上會因為地主間意見分歧、聯絡不易,導致許多都市更新或重建計畫卡關。部分老舊社區的建物早已年久失修,居民卻只能繼續住在安全堪憂的房舍中。「土地本身只要沒有開發,就完全沒有利益。」法律專家表示。土地長期閒置,不僅浪費資源,也影響公共建設與生活品質,更進一步造成社區人口流失與機能退化。這已成為城市發展中的隱性問題,卻缺乏具體而有效的對應措施。

【部分老舊社區因產權問題,遲遲無法翻修。】圖/一如永續提供

缺乏法制支持造成整合困難

當前的土地制度與法規設計,對於「共有制」應對不足。即便地主有心整合土地,也常因缺乏法律工具或專業支援而陷入停滯。部分地方政府雖已嘗試設置協調平台,但效果有限。法律專家指出共有制缺乏動態協調的關鍵:「變價分割其實是想要分割的共有人,需要提起變價分割這個訴訟,讓法院來幫忙分割。」對於有心活化土地的地主,感到力不從心。

喚醒社會關注土地閒置議題

面對土地閒置與整合困難的普遍現象,不少民眾與專業團體開始發聲,希望透過社會討論與政策倡議,推動制度改革。部分民意代表也表達關注,強調這不再是個人煩惱,而是關係都市發展的公共議題,如何活化現有土地、讓被遺忘的祖產發揮其應有價值,已成為城市更新與居住正義的重要一環。當社會共同正視這項結構性問題,並投注足夠的政治與行政資源,這些土地才有機會真正「動」起來,重新連結人與土地、家庭與城市的關係。

【在未來,政府應建立產權整合的機制,協助民眾解決困境。】圖/一如永續提供

 

作者資訊

記者/李佳琳
記者/李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