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官員斯德哥爾摩會談5小時 擬延長關稅停戰90天

美中官員斯德哥爾摩會談5小時 擬延長關稅停戰90天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路透》報導,美中貿易重啟談判,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週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談,雙方針對長期經貿爭端進行逾5小時的閉門磋商,並尋求延長已達成的初步關稅停戰協議,預計為期90天。

報導進一步指出,最終談判結果可能為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0月或11月舉行雙邊峰會奠定基礎。

這次會談地點選在瑞典首相辦公室Rosenbad,並未對外公布細節,雙方代表離場時皆未受訪,顯示談判進展審慎保密。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受訪表示,「不預期有重大突破,但希望能穩定既有協議執行,並強化稀土礦物流通機制。」

美中目前正面臨8月12日的協議期限,若未能延長,雙方關稅可能恢復至三位數水準,形同進入「貿易封鎖」階段,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美方已暫緩對中國科技出口限制,意在為川習會創造條件,展現外交靈活性。

除了關稅與出口管制,美方仍持續關注中國對稀土礦物出口的掌控,尤其在軍工與電動車供應鏈方面的關鍵原料。根據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經濟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前幾輪談判主要是重建溝通與信任,尚未真正進入經濟體制核心議題。」

貝森特也多次表達希望中國推進內需導向改革、降低對出口依賴,這是美國數十年來的政策訴求,但實現難度高,仍需更多時間談判。

美中談判期間,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計畫提出新法案,針對中國人權與對台立場加強制裁工具,引發北京不滿。知情人士透露,台灣總統賴清德原擬8月訪美,現已因顧慮觸怒中方、干擾談判而延後規劃。

根據外媒分析,美方在歐洲與日本、印尼等貿易協議進展快速,但與中國談判難度遠高於其他亞洲國家,稀土礦物、AI晶片、供應鏈自主與地緣政治衝突構成多重變數,後續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


 

作者資訊

service@sunmedia.tw (商傳媒 SUN MEDIA)
[email protected] (商傳媒 SUN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