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予謙/國民黨國際事務部助理主任
今天是六四事件36周年。六四是所有華人朋友最沉痛的記憶。筆者始終認為,在台灣的我們每年紀念六四事件,從來不僅是堅持民主自由那麼簡單,而是兩岸的當下與未來仍然緊緊相連。筆者更相信,唯有牢記歷史的傷痕、歷史的教訓,中華民族才能抬頭挺胸、昂首闊步,自信地面對未來所有的挑戰。
因為在乎,所以我們記得。六四前夕,當中國大陸青年學子在天安門廣場前要求政治改革,中正紀念堂廣場前的台灣青年不只電話連線,社會各界也發起募捐,朝野立委更以「要用海峽兩岸對民主自由的共同心聲回應中共統戰」發表聲明,盼望凝聚兩岸人民,向世界傳達兩岸共同追求自由民主的立場。
因為不曾放棄「全中國」的民主化,所以國民黨不會忘記六四。回顧歷史,六四前夕和事後,國民黨政府都是以實際行動,支持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國大陸友人。六四發生後,為了繼續支持民運,行政院宣布對遭受迫害的學生、學者提供補助和中華民國護照。
但讓人遺憾地是,從蔡英文總統到賴清德總統,民進黨依照去中化史觀,試圖抹煞這段兩岸緊緊相依的歷史事實。歷史事實是台灣方面以自由中國的角度,事前和事後,皆積極透過各種人際網絡協助、支援、紀錄六四的參與群眾。但在民進黨政府眼中,六四僅是另一個能凸顯中共專政談資,是一個能與西方民主國家,隔著鍵盤聯合抗中的機會。
民進黨紀念六四聲明「向勇敢中國人民致敬」,就和總統府紀念歐戰勝利一樣荒謬,為了蹭而蹭、為了反中而罔顧歷史事實。尤其這一年來,令人民越來越困惑,就算賴總統的終極目標是走向台獨、重塑台灣人國家認同,但難道在新的認同中,台灣是1989年6月4日的看客?是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多數人族群認同是「其餘」的民主進步島國?
筆者仍然堅定相信,比起故步自封的「防禦性民主」和對抗交惡,台灣能對區域與世界做出最大的貢獻,始終是以交流對話的態度,堅定中華文化、歷史認同和民主自由的價值,推動全中國的民主化,擔任世界了解中國「知己知彼」的夥伴。
筆者也堅定認為,追求自由與民主是全世界華人的DNA,36年前是北京天安門,36年後可以是凱達格蘭大道、自由廣場,也可以是東南亞、北美、歐洲的任一個地方。在民粹主義、威權主義當道的現在,國民黨更有義務守護中華民國這座華人民主的燈塔。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民意大聲公》歡迎投稿建言,以1000字為限,惟無稿酬,來稿請註明《民意大聲公》並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另《名家專欄》徵能拚流量好手,字數不限以篇計酬;本媒體有准駁權利,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7-22獨家報導千古文化名山–秀甲天下的廬山巡禮
- 2025-07-22獨家報導「公允」的巨輪輾過校園:一場無聲的職場霸凌悲劇
- 2025-07-22獨家報導民意大聲公/六四36周年:因為在乎所以不曾忘記(須予謙)
- 2025-07-22獨家報導何豪毅專欄/統戰是拉攏認同 非毒蛇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