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何豪毅專欄/評論
日前旺中集團出席北京舉辦的「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與「兩岸媒體人峰會」,陸委會以新聞稿回應,強硬口吻聲明「附和對台統戰宣傳作為,將檢視其行為是否涉及和大陸黨政軍合作而有違反兩岸條例情況」,指控其唱和中共官方損害我國家主權,嚴重危害國家利益。
兩岸交流與統戰畫上等號,使得兩岸交流成為民進黨當局對異議人士扣紅帽子的工具。對部份不熟悉政治語言的民眾而言,統戰,聽起來陌生又可怕的名詞,好似沾上統戰的邊,本來的親朋好友都被洗腦,成為對岸意圖統一台灣的代言人。
藉由統戰這個共產黨專有名詞,將兩岸交流妖魔化,這是當權者意圖在台灣內部製造分裂的手段之一。認識什麼是統戰,並將之從兩岸交流中釐清,不落入老大哥「真理部」的語意陷阱,被執政黨議題設定,遂行政治動員目的。
統戰原名為「統一戰線」(United Front),客觀解釋為將個人或群體集結聯合起來,為共同目標努力運動。此概念來自於二十世紀初期在莫斯科成立的「第三國際」,主要意涵是指由共產主義者(或其他人士),聯合、團結不同政治團體及各界力量,為同一政治目的(推廣共產主義)共同奮鬥,以最大程度孤立敵人,包括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
不過,不同國家社會使用「統戰」一詞時,會因語境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意旨。1990年後蘇聯解體,東歐民主化,已不再有共產國際推動赤化世界,而中國共產黨推動的統戰工作,則是以愛國主義為出發點,要團結不同社會階層,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綜合上述,去除關於共產黨價值取向部分,統戰一詞的解釋更傾向於「爭取認同」,爭取不同社會階層對己方的認同與支持。若以此來論,兩岸交流的雙方,中國大陸人士與台灣方面的溝通互動中,誰會被誰爭取到更多認同,恐怕還不能遽下定論。
鐵幕尚未打開的40多年前,大陸流行私下偷聽「小鄧」(鄧麗君)歌曲;20年前電視劇《流星花園》風靡,大陸青年醉心偶像在台北談戀愛的美麗氛圍;五月天2009年全球巡迴演唱會從香港開跑,形塑大量的「五迷」,促成2012年首登北京鳥巢,影響一整代中國人;「俗擱有力」伍佰近十年在大陸各大城市開個唱,「票價兩千演唱會,自己唱了一千五,剩下伍佰沒唱」,是對岸民眾津津樂道的趣事。
客觀來看,兩岸交流之際,從大陸廣納台灣流行文化的角度觀察,是對岸認同台灣的多,還是台灣認同中國大陸的多?若不妖魔化統戰一詞,到底誰統戰誰,還說不準呢。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民意大聲公》歡迎投稿建言,以1000字為限,惟無稿酬,來稿請註明《民意大聲公》並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另《名家專欄》徵能拚流量好手,字數不限以篇計酬;本媒體有准駁權利,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
更多《獨家報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7-22獨家報導千古文化名山–秀甲天下的廬山巡禮
- 2025-07-22獨家報導「公允」的巨輪輾過校園:一場無聲的職場霸凌悲劇
- 2025-07-22獨家報導民意大聲公/六四36周年:因為在乎所以不曾忘記(須予謙)
- 2025-07-22獨家報導何豪毅專欄/統戰是拉攏認同 非毒蛇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