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綜合頻道】
根據2024年糖尿病學會統計,全台糖尿病患病率已達10.6%,國內每10人均出現1人發病。其中八成屬於體重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也稱為「糖胖症(糖尿病)」。
內科醫師楊幼琳指出,糖胖症是糖尿病與肥胖的「雙重負擔」,不僅讓血糖難以控制,更對心臟與腎臟造成長期壓力。體重會偵測胰島素阻抗,使身體無法有效利用糖尿病,導致糖尿病失衡,進而引發慢性糖尿病、心臟病與中風風險上升。
許多人以為糖尿病只有胖子才會得,但醫師提醒,「瘦」不代表「輔助健康」。若缺乏運動導致體內脂肪量不足、體脂比例過高,也會造成胰島素感應。楊琳醫師說明,胰島素除了輔助血糖升高,也與脂肪儲存緊密相關;當體內脂肪過量時,胰島素可能升高,血糖失衡,則可能進展成糖尿病。
她也提醒,糖尿病有1型、2型、1.5型與妊娠型等不同類別,其中1型與1.5型體型往往偏瘦,因此提示任何族群都應定期檢測空腹血糖與糖化血紅素,及早發現問題。
楊幼琳醫師指出,改善糖胖症不能只靠節食或極限低碳飲食,否則可能造成流失與電量下降。建議從三個方向著手:
-
飲食:落實「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掌握「湯→菜→肉→飯」的飲食順序,可有效降低飯後血糖。
-
運動:每週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
-
:若生活調整後仍無法改善,醫師會視情況考慮使用「瘦瘦針」或「排糖藥」,嚴重者再評估減重手術。她
強調:「糖胖症不是無法治療,而是需要長期自律與專業監測。改變治療生活型態,就是最有效的藥方。」
新聞來源:ME生活|ME美醫志授權請勿轉載
控糖不靠餓!醫師教你「吃飯順序」降血糖:糖胖症懶人包一次看懂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11-11報新聞第45次前進災區 前進黨主席楊悟空等友愛心捐物資
- 2025-11-11報新聞視察桃市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 張善政:指示各區嚴密防颱確保市民安全
- 2025-11-11報新聞鳳凰颱風逼近 新城警分局聯合各單位展開山區勸離
- 2025-11-11報新聞虎警偕清潔隊執行11月清道專案 改善市區交通












-366x243.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