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鏟子超人」衝花蓮!醫師曝「5大風險」 一不注意恐丟命

全台「鏟子超人」衝花蓮!醫師曝「5大風險」 一不注意恐丟命

全台「鏟子超人」衝花蓮!醫師曝「5大風險」 一不注意恐丟命


▲全台「鏟子超人」衝花蓮!醫師曝「5大風險」 一不注意恐丟命(圖/翻攝自 國營臺鐵公司)

【賴傳媒、記者爆料網 王俊勝/綜合報導】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受創,各地熱心民眾紛紛揹起工具趕往前線,被稱為「鏟子超人」的志工們,正揮汗清理災後泥濘。然而在滿腔熱血投入之際,醫師也特別提醒,前線環境險惡,若忽略身體狀況反而可能讓自己陷入危險。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新竹市特種搜救隊醫療組成員的洪昌宏,特別整理五大注意事項,叮嚀志工們務必提高警覺。他指出,近日天氣炎熱潮濕,志工在泥濘環境中作業,更要格外小心中暑、受傷或傳染病威脅。

 

第一,避免熱傷害。洪昌宏提醒,建議每工作1小時就休息30分鐘,每20分鐘喝一杯水(約240ml),若出現頭暈、噁心、步態不穩等中暑前兆,必須立即停止作業,移到陰涼處降溫並補充水分,必要時就醫。

 

第二,防範外傷感染。災區積水與淤泥中常藏有尖銳物,已有志工因割傷送醫。他強調務必穿防水厚底鞋,絕對不要赤腳踩水。若受傷要立即清洗、包紮,且若五年內沒打過破傷風疫苗,應盡快補打,並注意3至7天內傷口是否紅腫熱痛。

 

第三,留意飲食衛生。洪昌宏提醒,不要食用來源不明或放太久的補給品,若有高燒、嘔吐等症狀應立刻就醫。同時團隊間要勤洗手、確實消毒,以防腸胃道疾病傳染。

 

第四,防範傳染病與流感。水災後常見鉤端螺旋體、登革熱等水源性傳染病,建議隨身攜帶防蚊液,並注意環境消毒。近期也正值流感高峰期,佩戴口罩能減少群聚感染風險,若有不明原因發燒應立即隔離並就醫。

 

第五,注意環境危險。災區仍有溢流或潰堤風險,他提醒志工若發現水位驟升、豪雨、異常人車流或巨大聲響,都要立刻警覺,隨時準備撤離。

 

洪昌宏強調,志工們的付出是災區最強大的後盾,但也要懂得保護自己,才有力氣繼續幫助需要的人。他感性表示:「謝謝所有在光復奮戰的志工,你們都是沒有披風的英雄。」

閱讀原文

延伸閱讀:

​ 

作者資訊

賴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