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啓蘭醫師為患者進行眼底檢查(受檢者非個案本人)。
【賴傳媒 蔡智銘/台中報導】64歲李姓女患者,去年在住家鄰近診所進行完白內障手術,今年五月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的形況,而且越來越嚴重,親朋好友都說是應該是續發性白內障,不用太在意,再去進行雷射手術就會恢復,因此患者就不以為意等有空再去處理。拖延了一個月才到診所檢查,沒想到是出現視網膜剝離症狀,緊急轉診至童綜合醫院,經眼科楊啓蘭醫師評估為慢性破孔性視網膜剝離,緊急安排進行玻璃體切除併增生膜移除手術,術後才逐漸恢復視力。
童綜合醫院眼科楊啓蘭醫師表示,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通常發生1至2周內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都能夠獲得視力良好的恢復,網膜貼合成功率超過九成。但如果疾病發生超過2周,瀰漫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就會在視網膜前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生膜),使視網膜產生皺縮,所以僅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大多會因為視網膜面積減少而貼不回去,因手術施行時要合併進行增生膜移除手術,提高手術成功率。
患者這次進行玻璃體切除併增生膜移除手術,運用醫院引進建置新型的各式設備,如DORC EVA玻璃體切除系統、ZEISS ARTEVO 850影像系統等,促使手術時擁有極佳影像品質,能在精準、完整移除增生膜的同時,不傷到脆弱的視網膜組織。
楊啓蘭醫師指出,民眾常以訛傳訛關於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三個月的說法,造成許多病患對手術治療望而卻步,錯失黃金治療時間。但臨床上很多病患的破孔是在正上方或側邊,反而術後保持側臥或正立的效果更好。另外因為醫療技術的進步,也無須長期保持一定姿勢,可進行灌注矽油代替氣體,減少保持特定姿勢的時間。對於不容易長期保持特定姿勢的老年族群,或是無法請長假休養的上班族,都是最佳的治療選擇。
呼籲民眾若出現任何眼睛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誤自行猜測或隨意使用眼藥水,避免延宕就醫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
- 1. 德州撲克館掛羊頭賣狗肉 警六分局查抄送辦十六人
- 2. 因應氣候變遷 水利局聯手地方打造土石流防災韌性社區
- 3. 2025「高雄乘風而騎」觀光局舉辦 9/21三塊厝站復古開騎
- 4. 湖內分局推動交通安全月 加強防禦駕駛宣導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9-18記者爆料網高雄輕軌又被撞! 遊覽車右轉不看號誌直撞列車 駕駛挨告公共危險
- 2025-09-17記者爆料網礁溪中秋鞦韆試盪完成 10/4歡迎共襄盛舉
- 2025-09-17記者爆料網謝欣穎二度發文澄清「婚禮潑飲料」事件 強調是「妄語」
- 2025-09-17記者爆料網Andy老師驚傳送醫急診!心理壓力過大「疑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