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矇朧」在 Philip Barlow 的作品中,其實可以歸類為一種延伸自「印象派」的當代光影主義(Contemporary Light Impressionism)。
運用淺景深、散(bokeh)效果與顏色的漸層,讓景物脫離具象細節,形成光暈與色塊迷濛的詩意感,反而蘊含著強烈的情緒共鳴。
特別強調光的形態與顏色溫度,某種程度上,抽離細節、更專注在[矇朧]的畫面既有日常感又帶著夢境感。
「看不清卻熟悉」是不是讓你彷彿在雨中凝望著那段往日時光與漸行漸遠的經歷⋯⋯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8-27報新聞基隆市中山區復興路179號配合國有財產署排除佔用拆除之違建
- 2025-08-27報新聞大武崙沙灘業者違法「圈地」爭議 基隆市府啟動國有地撥用強化管理
- 2025-08-26報新聞台北男子餐廳訂位被取消怒摔存錢筒 業者選擇不追究
- 2025-08-26報新聞金剛獅子會授證交接典禮圓滿落幕 洪啟恩會長與石英雀接任會長無縫接軌,傳承國際獅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