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港都認識王」深入鹽埕!從深夜微醺到市場早餐,體驗傳統與潮流交織的新風貌

跟「港都認識王」深入鹽埕!從深夜微醺到市場早餐,體驗傳統與潮流交織的新風貌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從黑夜玩到白天,遊走高雄港邊與鹽埕小吃,深入港都魅力!「港都認識王」黃祺瑋推薦探索鹽埕私密景點與隱藏美食,透過美食與酒文化認識高雄鹽埕因港而生的老城區。

「這是我的第一杯!」遊客齊聲高喊,乾杯7款「獨立音樂」概念的精釀啤酒,在「埕市馬拉鬆」第一站,踏入1976樂團主唱阿凱所經營「海邊的卡夫卡」,感受高雄流行音樂的氛圍,不僅是表演空間,更是許多音樂人的靈感基地。「這裡曾是軍港!」黃祺瑋邊說邊帶體驗者走進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見證過往停泊軍艦的碼頭,每年春季化身大港開唱的舞台,海邊的卡夫卡大片玻璃可俯瞰港口風景,讓旅客見證高雄港都的風華。

酒吧巡禮:從美軍文化到日式風情與台灣味酒場
鹽埕曾是全台酒吧密度最高的區域,美軍駐紮時期,七賢三路上多達33間酒吧,如今則轉移至五福路。位於五福路上的「埕拾參酒館」不設酒單,老闆阿樂以鹽埕物產打造特調,遊客跟著黃祺瑋一起體驗酒與音樂的結合,店家將歌變成特調飲品,讓酒客在品味時同時感受鹽埕的歷史軌跡。

另一間「藍世界啤酒屋」則是高雄酒吧界的美食傳奇,以炸物、熱炒、滷味、煎餃與牛肉麵等豐富菜餚聞名,超過30年的木造美式長吧檯,搭配冰涼的生啤酒,是許多老饕的愛店,被黃祺瑋稱為「被酒吧耽誤的美食店家」。

在「有木田日本酒」令遊客品味日治時期遊廓的風情,透過清酒文化的專業導覽認識日本職人的釀酒精神,在日式老宅改建的品飲空間,清酒與食物的搭配,讓人沉浸在細膩的味蕾體驗。

鹽埕第一市場內的「空腹虫大酒家」將傳統市場攤改造成特色餐酒,「包葉仔」以檳榔葉包裹著肉串,帶來獨特的香氣,搭配紹興酒基底的「鹽埕區長」飲品,讓人穿越1960年代的台語歌與酒家文化。

愈夜愈熱鬧!「老屁股音樂屋」裡,每位來客高歌〈We are the Champion〉,店主人Tony與Eva曾是專業DJ,將酒吧打造成充滿經典歌曲的音樂天堂,遊程打造金曲猜歌大賽,無論新樂迷或老歌迷都能找到共鳴,讓味蕾與耳朵一同沈醉。

鹽埕早餐文化:從勞動力到市場美食
認識高雄,就從早餐開始!當高雄臨的汽笛聲響起,港都伴隨食物的香氣甦醒,「港都認識王」的經典遊程「大口吃鹽埕」,帶領旅人從味覺出發,從日本飲食文化影響的台味日食,到美援時期帶來的西餐風,以及全台各地的移民小吃,在高雄的風土與氣候孕育下,展現獨具特色的「鹽埕味」。

虱目魚三吃接力馬拉松!在「大溝頂虱目魚米粉湯」、「阿貴虱目魚店」與「阿忠虱目魚」體驗鹽埕特色虱目魚料理。鹽埕的虱目魚吃法與眾不同,魚肚外層包裹魚漿,搭配粗米粉,滿足勞工族群的飽足需求,特色淵源鹽埕勞動人口需要充足能量,發展魚的每個部位都能料理的手法,從魚皮、魚腸到魚頭,成為鹽埕虱目魚料理的經典象徵。

台北來訪的楊欣頻表示:「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食物與虱目魚,特別來鹽埕體驗當地早餐,認識在地人如何吃虱目魚,各部位不同的吃法,比預期獲得更多知識,不只品嘗美食,還深入了解鹽埕的飲食文化與歷史。」

老風味旗魚製品與冬瓜糖
走進早晨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探訪歷經四代傳承的「山壹旗魚食製所」,現宰旗魚而傳承著魚肉刀工技藝,從生食到熟食,山壹真材實料的魚類製品,美味伴隨在地鹽埕人走過五、六十年歲月,魚漿製品淵源於日本「關東煮」,經過本土化演變成今日的黑輪,是台式下午茶的代表。

大舞台市場旁超過一甲子的「合泰行冬瓜糖舖」也見證鹽埕冬瓜糖產業的興衰,從削皮、熬煮到成形,一磚磚冬瓜糖承載著無添加的純粹風味,店內販售特色冬瓜片。第二代店主王夏蓮為遊程精心調配「冬瓜糖五吃」,多層次的甜品體驗,為遊程開創親子手作的互動體驗。

探索鹽埕,感受百年港口縮影與創新能量
跟著「港都認識王」,從夜晚的酒吧到清晨的市場,讓參與者走進鹽埕的歷史脈絡,見證這座城市在傳統與新潮。黃祺瑋表示,鹽埕的魅力不僅在於老字號文化發展,更在於新世代如何創新認識讓文化延續,在大港開唱多年後,許多遊客因遊程而關注鹽埕店家,因此有第三代青年選擇返鄉接手家業。

「港都認識王」以遊程串連不同世代的店家與職人,讓傳統工藝在當代潮流視角下獲得新生,黃祺瑋希望藉由深度體驗,讓更多人發現鹽埕的多元魅力,讓在地文化不僅被看見,更能持續傳承與進化,成為高雄城市活力。

​ 

作者資訊

今傳媒- 記者李祖東
今傳媒- 記者李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