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竹美館「藝海揚芬」影像發表 展現文化記憶與藝術承續 

薪火相傳!竹美館「藝海揚芬」影像發表 展現文化記憶與藝術承續 

 

▲竹美館「藝海揚芬」發表會,竹美館館長葉于正(前排右4)和國寶級藝術家們及各界藝文人士合影。(圖/竹美館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為傳承臺灣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7月21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小白宮舉辦「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影像暨刊物發表會」,隆重推出四位國寶級藝術家—銅鑼工藝師林烈輝、林烈旗,舞蹈家江明珠與掌中戲藝師陳錫煌的創作生命紀錄。 

 

▲竹美館「藝海揚芬」發表會貴賓合影。圖左起(1至5):葉敏芳老師、凌春玉老師、計畫主持人鄭飄、葉于正館長、國寶掌中戲藝師陳錫煌。(圖/竹美館提供)

 

與會出席發表會的貴賓有中華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執行長林冠婷、工藝之家陶藝師陳威恩、「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評審委員黃中泰、公會堂開幕展之版畫藝術家林耀堂、中華世界客家婦女協會榮譽顧問劉玉蘭、國寶級燈藝師蕭在淦、資深攝影家陳次雄、藝術家周秀釵、前新竹縣教育局局長鄭飄、中華國際女書畫家協會理事凌春玉、藝海揚芬計畫顧問葉敏芳及資深文化志工鄭玉蓮與金質獎文化志工蔡瑞達…等各界藝文人士共襄盛舉,為臺灣藝術文化留下重要時刻。 

 

▲竹美館「藝海揚芬」發表會貴賓合影。江明珠老師(中)及賴秀峰老師(右2)是臺灣舞蹈界的燈塔。(圖/竹美館提供)

 

計畫主持人鄭飄於現場致詞時強調:「『藝海揚芬』的核心宗旨與感人意義在於用文化語言書寫的精神倡議,留住人心中的匠魂,讓經典在民族誌中永續流傳,他們的藝術成就和這些工藝技術,是江河萬古長留,永遠不會止息,是後人可以不斷的參考、學習的典範與標竿。」

 

▲林烈輝(左)、林烈旗(右)兄弟齊心傳承銅鑼技藝。(圖/竹美館提供)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葉于正館長亦表示:「藝海揚芬之核心精神不論是有形或無形資產,皆在於強調文化的力量與傳承的價值,此次發表的四位人間國寶,他們都有傳人、傳承,有傳承,有故事,才會有經典,所謂的文化藝術是比槍砲彈藥還要厲害的,因為它是從人心去感動。」 

 

▲江明珠期許百歲時能再度與舞蹈界交流,見證新世代的舞藝綻放。(圖/竹美館提供)

 

自110年起,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啟動「藝海揚芬」民族誌影像計畫邁入第5年,已記錄33位資深藝術創作者。以北臺灣九縣市為場域,蒐集長期耕耘於藝術領域的資深藝術家故事。透過民族誌研究方法與行動智慧記錄架構,完整保存其創作軌跡與人生歷程,並製作成刊物與影像,讓珍貴文化能薪火延續、代代相傳。 

 

▲手上的操偶是陳錫煌的化身,演藝大師的掌中戲人生。(圖/竹美館提供)

 

此次發表的四位資深藝術家,分別是承襲父親林午的銅鑼製作工藝的林烈輝與林烈旗兄弟,他們聯手第三代林浩賢將手打鑄造的傳統技術推向世界舞台,讓臺灣銅鑼之聲悠揚世界;知名布袋戲大師李天祿長子、如今高齡94歲的掌中戲國寶藝師陳錫煌,在面對現今網路、影視娛樂日趨多元,傳統掌中戲式微沒落的時代,深刻意識到自己文化傳承的使命,他誓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

 

受到臺灣舞蹈界巨擎劉鳳學啟蒙走上舞蹈之路的江明珠,用舞蹈到港澳、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寮國多地表演實現民族外交,亦是國內多位知名舞蹈家的指導老師,如今90歲的她,期許百歲時能再度與舞蹈界交流,見證新世代的舞藝綻放。 

中華舞蹈學會理事長賴秀峰表示:「高度肯定文化部重視前輩藝術家,這不僅是一次文化的禮讚,更是代代延續的承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尊敬傳統,珍視記憶,也勇於讓藝術之火,照亮未來。正如『藝海揚芬』計畫的核心價值,即在於『薪火相傳』。我們相信,唯有深入挖掘藝術家的生命故事與文化精神,才能喚起更多人對本土藝術的理解與熱愛。」

 

此次影像暨刊物發表會,不僅是對四位藝術家畢生奉獻的致敬,也是一場藝術教育的盛會。透過紀錄片、文字專訪與影音展示,民眾可近距離感受藝術家的生活節奏與創作溫度,領略藝術之於生活的力量與意義。藝術家紀錄影片同步上架至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官網( https://www.nhclac.gov.tw ),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同線上觀賞、學習與分享。 
 
 

​ 

作者資訊

勁報
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