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除了工作,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溝通。然而怎樣的溝通,才能得到正面的結果?怎樣的溝通,才能讓人心悅誠服地達成共識?
在「教練技術」理論中,人對於環境的感知,也會影響團隊之間的信任關係。從神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大腦每秒會掃描周遭環境 5 次,並且問自己:「這個地方是安全的嗎?還是有危險呢?」
倘若大腦對環境的感知解讀為「不安全」,那麼從外界所傳遞過來的資訊,將會遭到大腦層層的過濾與篩選,溝通成本也會無限提升,很可能主管講了 100 句,但部屬只聽進了 1 句。
因此,在職場打造一個「安心環境」,便是展開有效溝通的基礎。教練技術理論特別提出了 T.E.R.A.商數,有效幫助領導者創造讓人感到「安心」的職場氛圍。 T.E.R.A.商數的組成,主要有四個面向:
T是族群(Tribe):
代表人們會思索「對方跟我是同一國的嗎?是敵還是友?」倘若主管被部屬判定為「敵營」的代表,那麼溝通的事項落實到執行層面時,很容易會大打折扣。一項政策將產生「難推」或「推不動」的回饋。
E是預期(Expectation):
指得是「可預期性」,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往往會感到焦慮不安,因此總是會不斷詢問:「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比如,員工會知道此次晤談的目的與結果嗎?晤談過後,會被紀錄及考核嗎?倘若在對談過程中,員工內心始終處在「難以預期」的不安,也很難聽進主管所說的大道理。
R是地位(Rank):
地位是指,一個人在談話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嗎?倘若員工在與主管的晤談中,覺得自己的角色是「可有可無」的,或者發現主管只是例行性地跟人晤談,也不太把自己當成一回事。那麼,整個對談,也很難被部屬當成一回事。
A是自主權(Autonomy):
自主權亦即選擇、參與與控制的權利。員工在一場對談當中,他必須完全服從上級的意志,還是也能有其他的選擇?他在工作中,是否也能享受部分的參與權與控制權?如果員工只能單方面服從,那麼再多的對話也很難建立起信任關係。
如果在職場上遇到「很難溝通」或「不好帶」的人,不如試著採用教練技術的 TERA 觀點,營造讓員工感到安心的職場環境,溝通的成效也就可事半功倍了。
VIA:growthcoaching、《The coaching habit : say less, ask more & change the way you lead forever》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如何靠興趣吃飯?商業顧問教你 4 招訂「會成功的新年目標」
爛人為何會有好名聲?3 理由,因為他選「對」人脈
「正妹記者會」碰上空難、學運搶新聞 資深公關用 2500 元…獲蘋果日報半版刊登
作者資訊

- Nick Tung,十足的「理論控」,熱愛心理學與社會學,喜歡擠進人多的地方論趨勢,溜進人少的地方挖故事,愛逛書店,也常去夜店。曾擔任過流行編輯、新聞記者、兩性專欄作家。目前積極投入數位行銷、廣告文案、數位轉型的研究工作。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19.03.29行銷技巧一畢業就被挖角、5年內從專員變總監…34歲被稱「大神」-專訪行銷顧問李建勳
- 2019.03.26行銷技巧想學行銷!正妹主管改當專員、從品牌端變代理商…在換位思考中求雙贏-專訪藍品蘭資深經理
- 2019.03.19行銷技巧如何「偷看」消費者的搜尋記錄?-專訪日本站內搜尋大廠 MARS FLAG 武井總監
- 2019.03.05行銷技巧如何生產「有經濟效益」的內容? 媒體業主管:從放棄文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