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新創公司前,該如何評估新創公司的價值?(上)

過去許多文章都在討論「員工如何適應新創公司?」、「新創公司要如何尋找合適的員工?」,卻很少有文章深入討論對新創公司有興趣的朋友該如何篩選新創公司和衡量公司開出的條件。矽谷科技業以「不忠誠」為標榜,許多員工都是一年一小跳、三年一大跳地在各大科技巨擘和新創公司之間互相跳槽;而紐約、波士頓和西雅圖等後進的科技城市的跳槽週期則是延長到兩年以上,但仍屬頻繁。可見,跳槽在美國科技業不但家常便飯,更已是一門學問

到底是誰選誰?

在台灣,很多人習慣以公司為主、員工為客,客自然為主便。事實上,健康的勞動市場,應該是一談判過程,因為公司需要好員工,而員工也期待公司給予好的待遇很多人在面對新創公司時,碰到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心理層面問題:不敢問、不敢爭。這問題不難解釋,如果今天你去一商店街購物,你會不會貨比三家、討價還價?如果人家開甚麼價錢你都接受,那你很難得到最大的利益。

有些人會問:如果公司不請我,他也可以請別人,不是嗎?

當然啊!但是這也代表著你很容易被取代,就像 7-11 的便當一樣,有些商品不可能開更高的價錢。一般來說,公司會更重視產業相關經驗,若你過去設計 ERP 系統,你對於 ERP 公司的價值會比其他公司高很多,在協商待遇時也有更多談判空間。若對方不願意談判呢?反問自己:若老闆連聽都不願意聽,你還會想待在這家公司嗎?

圖說:健康的勞動市場應是一談判過程,公司需要好員工、員工也期待公司好的待遇

圖片來源:pexels

我可以問甚麼?

突破心理障礙、通過面試後終於來到談判桌了,現在我到底該問些甚麼?很多求職者碰到公司開出條件,比如說年薪七十萬、紅利十萬、公司股票 2000 張,到底該接受還是不接受?答案是:言之過早,很多問題要先釐清。
以下是基本的思考方向:

公司現在價值多少?
公司到底要我做甚麼?
公司管理階層的權力結構?
公司的資金足夠燒多久?
公司的成長計劃是甚麼?

問公司的價值,是因為股票幾張不重要,重點是這些股票值多少錢、佔整體比例多少,又賦予多少權力(如董事會表決權)。公司應明確定義你的責任範圍,因為七十萬的軟體工程師,跟七十萬的設計師 + 工程師 + HR + 面試官 + 搬運工 + 電腦維修工,是兩種很不一樣的待遇。新創公司通常都會要求員工身兼多職,但是究竟身兼多少職,又需要你身兼多職多久,都要講清楚

問公司管理的權力結構,是為了瞭解未來誰才是你的老闆。新創公司很多創辦人很年輕,尤其在台灣,新創公司幾乎是三十歲以下年輕人的天下,多數公司的管理經驗不足且常常沒有固定的決策程序。因此,問清楚公司到底有哪些創辦人和高層主管,而他們之間又是如何做決策的。否則,三不五時 CEO 和 CTO 跟你交代的工作互相矛盾,長期下來會累積很多問題。更何況,若公司團隊很小而需仰賴你來管理部分工作,這也是你的責任範圍,應因此調整待遇。

公司資金到底能夠燒多久,在英文稱作跑道 (Runway) ,意思就是公司業務在起飛前可以跑多久。這項資訊除了透露公司的狀況外,也可以幫助你衡量管理者的營運思維是否足夠成熟。如果公司在銀行有兩千萬台幣現金,在產品尚未上市前就請了二十幾個人,且光是人事成本一年就要一千五百萬,那麼這家新創公司創辦人的作風算是很高風險,賭得很兇、很大。而公司成長計畫,則可以幫助你了解公司未來的價值 一 公司下一輪的資金甚麼時候進來?公司產品何時上市?產品上市的行銷、業務管道為何?公司產品的市場多大?

最重要的是:創辦人有相關的經驗嗎?

除此外,還有很多問題可以問,前提為,自己對於公司有任何疑問,只要不是甚麼私人問題或是商業機密,都可以大方提出,得到解答後再衡量公司開出的待遇是否合理如果公司不願意回答呢?筆者想你應該也有答案了:找房子如果房仲有事情有問不答,這房子你敢住嗎?

該如何衡量待遇呢?

上面提到該深入了解公司哪些狀況再做決定,那究竟應該如何衡量公司開出的待遇條件呢?

首先講到一家新創公司的籌資和財務狀況。新創公司通常可以分為種子前、 A 輪前、 A 輪後幾種。所謂種子前,通常都是尚未籌資或是集資金額很小的公司(通常都在千萬新台幣以下)。 A 輪則是公司第一次股權籌資(賣股票給投資人),通常外來投資人佔股比例會在 20% 到 30% 之間,而籌資金額應該在兩千萬台幣以上。(當然美國新創公司通常數字會更大,種子多在 50 萬美金以下,A 輪多是一百五十萬美金以上)A 輪以後的公司通常營運狀況就相對穩定了。

圖說: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後,接著就是要衡量公司的腳步

圖片來源:pexels

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後,接著就是要衡量公司的腳步通常種子前的公司應該都在一年以下,在台灣這周期似乎被拉到兩年,但這並不是好現象。而 A 輪前公司在美國比較少有三年以上的,如果公司運作三年沒有獲利卻也籌不到 A 輪,那很有可能已經成為半死不活的殭屍企業 (Zombie) 了。許多科技公司在籌 A 輪之前通常都會進行某種 Pivot 或是試用產品,而 A 輪不久後產品就會正式上市。如果公司籌資成功,卻一兩年都沒有推出產品,除非是非常小眾的高精密度、高複雜度、高單價產品,否則這種步調多半代表公司在產品端的執行力不佳。

一般來說任何一輪籌資後,創辦人應該給公司約兩年的跑道(但實際上執行時可能是一年半,若情況不妙再裁減人事),原因是籌資很耗時(至少六個月以上),所以公司至少要給自己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好好表現。因此,若公司新一輪籌資後燒錢燒到只有一年的跑道,這家公司基本上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可以做正事,接著又得再籌資(不然面臨倒閉)。從這邊可以看出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和領導人是否對於成本和資金有基本的概念

(下集待續)

原文來自 ALPHA Camp,感謝作者授權轉載

主圖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TripAdvisor 員工上班像渡假!這5間新創辦公空間讓你加班都願意!

關於____這檔事,就連最成功的新創獨角獸也正在學習!

作者資訊

ALPHA Camp
ALPHA Camp
ALPHA Camp 的使命是透過線上科技教育,幫助人們持續建立在數位時代成功所需的技能,思維以及社群。自 2014 年以來,我們以台灣和新加坡為教學據點,培訓超過 5000 名學員。校友遍及台灣、新加坡、中國,並加入如 Facebook, Line, Grab 等知名科技新創與全球五百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