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林子平/綜合報導
你念對了嗎?「滄海一粟」琅琅上口,比喻事物渺小而微不足道,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有眼尖網友發現故宮最近展出蘇軾親筆手書的《前赤壁賦》,原文寫的是「渺浮海之一粟」,根本不是「滄海一粟」,疑似後人筆誤以訛傳訛,誤傳千年。
《赤壁賦》有前、後2篇,當時蘇軾是黃州團練副使,先後2次遊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其中《前赤壁賦》是現存於台北故宮唯一的親筆手書。
故宮展出蘇軾《前赤壁賦》,原文可見「寄蜉蝣於天地,渺浮海之一粟」,並非是滄海一粟。中國大陸學者姜舜源2013年曾推測,可能是「滄」和「浮」字形相近,才會誤植。
從語意來看,「滄海一粟」指的是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浮海一粟」則是浮在海面的一粒米粟,顯然後者更具意境,也更加合理,目前通行最多的版本是「滄海一粟」。
不過,這個流傳千年的錯誤,也留在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裡。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7-23行銷趨勢新北市板橋新住民家庭暨婦女服務中心攜手宏林,開辦數位行銷教育訓練課程協助新住民打造個人IP
- 2025-10-01台灣線報桃園青年局推動「科普體驗計畫」 兼具教育與社會價值
- 2025-10-01商傳媒台股10月開紅盤 台積電領漲、大盤一度狂飆逾500點
- 2025-10-01商傳媒2025年天華生技公益月『續血希望.生生不息』用行動傳遞溫暖
- 2025-10-01商傳媒從掌心三下到銀幕淚點 《三千米的泳氣》真實暗號成最催淚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