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產生,當初是因為要解決賣場上庫存的唇膏嗎?
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明與創造,往往被視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出現,因為那些我們認為的「天才」與「發明家」,似乎就是為了這些不朽的創作應運而生。
莫札特譜出偉大的交響曲;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JK羅琳寫下全球暢銷經典小說。然而在這些改變世界的發明與創造背後,其實是多少失敗與嘗試不斷累積而成,卻因為世人對「創造力」的迷思,讓這些努力淪為幾句廉價的「天才」與「靈光乍現」。
失敗的經驗其實人人都有;創造,也絕對不是某些人的權利,所謂「創新」與「創造力」,可以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
「物聯網」的創始人凱文•艾希頓,也被稱為「物聯網之父」,在首部最新著作《如何讓馬飛起來》當中,暢談創新與思考的九種態度,並要打破一般人對創造的迷思。因為先有了「嘗試解決一件事」的想法,進而不斷研究,才有了物聯網的發明。對於艾希頓來說,創造不是變魔術,而是下苦工,如此簡單,也如此困難。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
我們常常給予自己諸多避免創新的理由,一是沒時間,二是做不到(想想自己是不是常講)。但艾希頓提到,時間其實上天給人最公平的東西,每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一週只有7天,為何結果卻是大不同?「創造不需要天才或神蹟,唯一能阻止我們創造的就只有我們自己。」多麼一針見血,但也多令人警醒的一句話。
另外在書中,艾希頓也要打破另一項迷思:有創意不等於有創造力。就如同萊特兄弟也不是第一個想要造飛機的人,但他們是第一個飛上天的人。
這段讓筆者想到數果網路執行長黃晨皓,曾在一場議程上分享網路爆紅12星座系列影音波波黛莉(PopDaily)的成功心法。他談到其實12星座影片並非新鮮事,之前也有人做過。但他們更誇大了每個星座的特色,以一個事件的發生模擬12星座的反應。使得觀看的人即使並沒有相同的經驗,卻會產生投射效果,就算不認同,也會給予建議留下互動。
要將有創意的想法,實踐成「創造力」,並從失敗中不斷去嘗試解決問題,唯有做越多,才會越有機會成功。
矛盾的是,在創新者與世界奮鬥的過程中,常常遭到人們不斷發出質疑。雖然世界往往鼓勵創新,但在本質上又不斷產生排斥。如同書中舉出心理學家的一項測驗顯示:雖然老師都鼓勵學生創造非常重要,但在接受測驗的結果後卻發現,他們比較喜歡不太有創意的學生。
由此可見,人類對於新事物的排斥,是一項常見的特質。既期盼改變帶來的希望,又意識到相對的風險,因此讓我們感到如此矛盾。所以在創新、改變的過程中,必定會遇到重重阻礙,但只要我們的內心不變,就算因失敗而感到挫折,也能重新站起,重新評估下一步後繼續往前,尋找你自己心中的那道出口。
影片介紹
此書像是一場人生的思辨,讓我們重新拾回創造的信心,破除了一般人對「創造力」的迷思:創新原來如此平凡,發生在你我左右;創新,也是一連串周而復始的失敗;創造不是一時的靈光乍現,而是下苦工與不斷累積,如此而已。
主圖來源:[email protected]Darren Cowley
作者資訊

- 無害嗜甜雙魚女,浮出水面跨界數位,從感性角度看冷硬科技,期許帶領讀者以有人味的角度看行銷。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16.11.29行銷技巧「空姐忙什麼」在夯什麼?金鐘獎節目製作人分享影片爆紅的關鍵3要素!
- 2016.11.15行銷靈感「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險」!他放棄劍橋博士學位也要踏上創業路
- 2016.10.27行銷技巧不到1年吸引300萬用戶?蝦皮拍賣的社群經營心法大公開!
- 2016.10.10數位轉型自己的觀光自己救!台灣該如何開創「跨境旅遊」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