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如何優化管理?解聰文:從「改善」開始!

DGcovery-改善精神

許多人認為亞洲社會對於創新不是很擅長,尤其是國外流行的破壞性創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台灣還不是很流行。但事實卻指出,「創新」對於台灣企業來說是很重要的,更是它們的發展核心。

台灣的創新實力慢慢茁壯,企業們也紛紛堅持創新的發展。例如三十年前的新竹科學園區,是以嚴謹的管理模式和日本一種持續改善(Kaizen)的精神來營運。「Kaizen」 包含著「不斷進步」、「持續改善」的意涵,理念雖源自於日本,但卻是在二次大戰後開始萌芽,藉由美國顧問和質量專家 W. Edward Deming 的推廣下,讓此精神持續延燒。對於現代的商業管理來說,這樣的理念也加上了一點儒家的思想。

台灣成就的實例

台灣企業的成功案例有許多,以下有幾個出色的例子:

1.台灣是第一個讓玻璃纖維遊艇可以量產化和降低採購成本的國家

2.台灣蘭花種植戶讓蘭花的價格更加親民

3.台灣釀造的威士忌受到世界級的肯定

4.台灣專利在亞洲地區佔有一席之地

改善精神(Kaizen)真的能讓台灣新創產業持續發展、進步嗎?

在21世紀,由於科技一直不斷地突破、更新。傳統漸進式的改變已無法維持台灣科技的創新與進步了。現今台灣新創團隊更應啟動「新兵訓練營」和創業孵化器,讓充滿創意的年輕人可以傳達自己的產品理念、持續開發並透過專業人士輔導更加發揚光大。

管理顧問 Thomas Walker-Lynch 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台灣能聰明地運用並改進「創業孵化器」、鼓勵創新的年輕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換句話說,他們能創造出新一代的「改善精神」嗎?

Thomas Walker-Lynch 認為新紀元的改善精神應包含以下幾個要點:

1.不論老闆或員工都應樂於分享

隨著「改善精神」的實踐,老闆們應了解新創成員屬於團隊一分子,不單只屬於公司。他們除了接受新創訓練,也須樂於分享成功的案例,讓團隊每一員了解新產品推動的成功秘訣。除此之外,公司應樂於分享,讓每位新創成員都享有一份股票,讓所有成員更努力工作,一起創造更多的成功案例。

2.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公司文化須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和服務,使技術人員能夠專注於他們的技術工作、營運,讓各個領域的人才能把時間花在他們擅長的事情上。

3.尊重企業裡不同年齡與資歷

企業應鼓勵員工接受各個年齡層的成員。老員工或已退休人士,可運用他們的資歷與老道經驗,教導年輕人如何在新創道路上避免失敗,激起年輕人更多的新創能量,藉此也可讓公司內部員工的相處更加融洽。

4.工作以外也保有團隊精神

工作閒暇時,應適時舉辦員工旅遊。除了工作以外,新創團隊應時時刻刻的陪伴在彼此的身旁,增加團隊默契。

5.新創團隊傳遞聖火、共同成長

企業主應了解年輕新創成員,無論在團隊合作或專業技術層面都需磨練。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新創訓練之後,能把好的創新成果傳遞給另一批新團隊才是最重要的。此舉可以讓企業增強他們的員工訓練與產品發展,例如美國矽谷也是利用此理念來管理他們的新創團隊。

雖然「改善精神」有點抽象,但是其經營理念比起西方互相競爭的模式,或許更適用於台灣新創團隊。這樣的經營模式能讓新創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嗎? 值得一試!

主圖來源:123RF

作者簡介:解聰文 (Martin Hiesboeck),Digital Marketing Director 數位行銷總監,前任奧地利駐台代表。不止精通多國語言,也擁有台灣師範大學和台灣大學 EMBA 學位,協助跨國企業進軍台灣與中國市場逾20年,對於台灣的商業環境與傳統、銷售管道與消費者的需求非常了解。近日在個人的 LinkedIn 發表了一篇文章“ The Economic Miracle in Taiwan Continues – with Meta-Kaizen ”對於台灣未來新創團隊的發展,有獨特見解。

原文出自作者個人LinkedIn,感謝Martin Hiesboeck授權翻譯轉載

想要瞭解更多,可見《台灣品牌發展》討論區

作者相關連結:Twitter |  LinkedIn | Facebook

 

延伸閱讀:從外國人的角度看台灣,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的五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