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每逢夏季是台灣生物繁衍與活動高峰期,然而外來種也趁勢擴張。臺北市動物保護處今年夏天再度啟動「原生種守護行動」,與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台灣蝴蝶保育學會等多個生態團體合作,透過外來種監測移除、全民教育與生物多樣性講座等方式,全面提升市民生態保育意識。活動自啟動以來,已舉辦超過300場校園與戶外課程、50場以上講師培訓課程,累計超過3萬人參與。
北市動保處指出,外來種大多透過人為引入而進入自然環境,無論是棄養、誤放或貿易走私,一旦成功建立族群,便可能因缺乏天敵而快速擴張,擠壓原生物種生存空間。例如斑腿樹蛙在北市多區擴散,與本土樹蛙競爭棲地;埃及聖䴉則曾出現繁殖跡象,幸經持續防堵已在本市絕跡。市府強調,透過結合教育課程與實作工作坊(如蝶類辨識、鳥類通報、兩棲類移除等),可讓市民具備辨識能力與通報意識,是守護本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
此波推動策略雖有初步成果,但面對外來種入侵的高度變動性與複雜成因,專家指出,仍需持續監測與完善通報及處理流程。例如部分外來魚種及植物入侵尚未被廣泛認知,教育層面仍有待深入;此外,田野移除工作多仰賴志工投入,如何建立永續的公私協力機制,也將是防治成效是否長遠關鍵。市民若在野外發現疑似外來種,可拍照記錄通報動保處,成為城市生態守護者的一員。
新聞來源:臺北市動物保護處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8-22報新聞搶佔就業職場先機並卡位高薪職缺 新竹就業中心8/26邀請30家廠商釋出1,936個職缺
- 2025-08-22報新聞台中秘境自行車道吸睛 潭雅神綠園道戲水倒數
- 2025-08-22報新聞清肉形石領軍!故宮攜手蘭陽博物館推出「勁水國寶」特展
- 2025-08-22報新聞青年購屋最高省六萬元 台中加碼住宅利息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