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光蘊 / 台東報導)2024南迴藝術季以「光之迴境」為主題,作品沿著南迴公路上太麻里、大武及達仁臨海眺望遼闊太平洋的地方設置。首度採用邀請與徵選並行方式,徵選出馬來西亞及臺灣等三組國內外藝術家,同時邀請南非及臺灣二組藝術家,這五組藝術家把南迴的地景地貌、生活及文化做了巧妙的融合。五件作品都蘊含著地方人文風情,並且融入在地自然景觀,吸引民眾走入南方之境,循著海洋、天光與星光朝聖作品之美。
《大地之母》 藝術家:陳抒漫 / 馬來西亞 (圖/記者陳光蘊攝)
來自南非藝術家Marco Cianfanelli作品《What remains》以年輕頭部輪廓,從中放射出線條,形成一種發光或裝飾,喚起排灣族頭飾的形象,並以百步蛇的傳統意象轉譯成放射狀的三角形來構築成的拱門結構,而頭像凝視著太平洋遠方,思索著與歷史和起源的聯繫。
《第一道曙光》藝術家:賴純純藝術工作室 / 臺灣 (圖/記者陳光蘊攝)
臺灣藝術家林純用《新天使》以抹香鯨作為海洋的象徵,喚醒身為海洋島民的臺灣人,省思現今海廢漂流、海水污染與過度捕撈等,引發生物滅絕與生態失衡的危機,希望人人都成為捍衛藍海的 「新天使」,保護其賴以維生的水域,讓海洋生物長久悠遊於大海。
《新天使》藝術家:林純用 / 臺灣 (圖/記者陳光蘊攝)
臺灣藝術家賴純純藝術工作室創作《第一道曙光》以不銹鋼面上敲打的凹凸鏡面,自然形成點點光芒及四周環境景觀色彩的暈染,蘊含第一道曙光自海面升起能量,是宇宙地球生態環境的完整、連續和無限的神聖永恆,代表希望與承諾的共存。
《新天使》藝術家:林純用 / 臺灣 《是那裏嗎?》 (圖/記者陳光蘊攝)
屏東排灣族藝術家尼誕.達給代歷《是那裏嗎?》以兒時聽到的口傳故事為創作靈感,大姆姆山是北排灣族的聖山,vuvu 說「光是從大姆姆山那邊來的,我們也是」,激起他對山彼端的好奇心,以3 米高的人身魚頭鋼雕造型和崁在中央立體的白鐵之心,傳遞希望的光,讓人得到能量。
《What remains》藝術家:馬可·錢凡內利 Marco Cianfanelli / 南非 (圖/記者陳光蘊攝)
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家陳抒漫的作品《大地之母》,以希臘神話的大地之母蓋婭(Gaia)為靈感,設計出女性溫柔輪廓如柔美的海岸線,用漂流木為髮絲,髮梢揚起浪花,魚兒躍出浪尖,展現波光粼粼的生命之源,呼籲要珍視海洋生態保育,維持大自然的平衡。 ★有關其他歷屆作品及臺東公共藝術相關資訊請搜尋: 大臺東美術館 https://tpa.ccl.ttct.edu.tw/
作者資訊
此作者最新相關文章
- 2025-09-24三星傳媒屏東特搜大隊緊急支援花蓮水災 出動8車23人協助救援 (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 因受外圍環流影響,花蓮縣光復鄉23日午後發生嚴重淹水災情,馬太鞍溪因土石崩落形成堰塞湖,並於下午2時30分發生溢流現象,洪水瞬間沖毀馬太鞍橋,導致下游光復市區全面淹水,多位民眾受困,情況相當危急。 屏東縣政府消防
- 2025-09-24三星傳媒埔里推廣綠能與廉政教育 悟空進校園培養誠信
- 2025-09-24三星傳媒元大幸福日 學童旗糖農創之旅 快樂學習環境永續
- 2025-09-24三星傳媒關心原民區災後復原情形 陳其邁:林災損害補助從優、從寬、從速 全力支持復原工作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嚴防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所帶來的山區豪大雨致災,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3)日前往那瑪夏區公所視察防颱整備,並關心原民區災害復建情形。高雄山區日前接連受丹娜絲颱風與0728豪雨影響,導致山區民宅、農